设为首页   中国财经要闻欢迎您~!

不忘初心,不负韶华:专访中国商业化天地往返飞行之父-张刚


1956年,中国航天艰难起步,六十四载航天人风雨兼程,使中国迈入了世界航天大国行列;2015年,中国商业航天盛世启航,一个接一个商业化火箭、卫星研发成功并完成发射,中国商业航天稳健前行。2020年,160多家商业航天企业如雨后春笋般相继成立并快速成长,商业航天应用开始快速融入国家经济发展的各重大行业,赋能战略新兴产业发展,中国正在阔步迈入商业航天的新时代。


每一个伟大时代都会迎来社会的巨大革新,每一个伟大时代也会促进国家战略支柱产业的快速发展,每一个伟大时代也必将因为一些伟大人物而光芒璀璨,今天我们就来专访一下中国商业航天时代的一位伟大人物:中国商业化天地往返飞行之父--张刚。


2006年2月张刚同中国人民解放军总装备部何新贵院士进行技术交流


2015年张刚向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科技委王礼恒、梁思礼等院士汇报工作


2017年1月9日张刚陪同北京市八一学校校长沈军等会见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原董事长雷凡培


2018年4月张刚与亚太空间合作组织秘书长李新军参加中国航天日活动


张刚:西北工业大学管理学博士、英国斯克莱德大学工程学博士、ISO国际标准组织会员(ISO/IEC JTC1/SC7/WG7-SW & SYS ENG)、中国探月工程软件专家组成员(一期绕月探测工程、探月二期三期)、国家科学先导卫星专项软件专家组成员(SJ10卫星软件责任专家)、中国宇航学会高级会员、中国航天科技教育联盟卫星专委会常务副主任委员、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软件学院兼职教授及硕士导师、国家实验室CNAS注册评审员、国家计量评审员。现任北京航天方舟空间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中国航天系统科学与工程研究院商业微纳卫星研发中心总工。


2016年12月张刚作为工程总师出席中国首颗中学生科普小卫星八一01星出征仪式


记者:作为中国商业化天地往返飞行之父,请介绍一下您个人从事航天事业这些年的历程和情怀。


张刚:1996年至今,我在中国航天系统科学与工程研究院(即十二院)信息工程所及十二院前身航天710所等航天相关单位工作,曾任软件工程研究部主任、航天科技软件评测中心常务副主任、十二院三所副所长等。说起这710所可不得了,那可是钱学森先生创建系统学的发源地,也是我国载人航天工程一期原创方案的主持单位,我参加或主持了十几个国家、国防和军用重点研究课题,从“九五”末期到“十二五”,曾创建国防系统首家双认证软件实验室,主持了全国乃至国际首次软件和FPGA实验室能力验证,还参加了国家长征五号/七号、实践十号返回式空间科学卫星、国家探月工程嫦娥一号二号卫星等重大科技专项的技术保障工作等,在服务国家重大工程、建设航天技术支持体系、技术成熟度管理创新等方面做出了一些贡献。在学术上,获多项国防科技成果奖、国防/国家技术专利,发表了专业学术论文三十余篇。


2011年张刚代表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软件测评中心与邓迪大学签署合作协议


2015年至2018年期间,任中国航天科技国际交流中心科普卫星工程总师、“八一少年行”全国首颗中学生科普卫星总师并向总书记汇报八一卫星工程,历经科普小卫星从工程论证、卫星研制、发射许可、入轨后测运控、航天全过程应用实践活动、科普教育体系建设等,促成了航天科技教育联盟的成立和航天科普教育系列卫星星座工程实施,现在02星西柏坡号完成研制、03星太原号以及04星等也在推进。2017年中国第三届航天日主场活动相关情况得到人民日报头版“共筑航天新时代”唯一的图文报道。


2018年4月25日人民日报头版报道张刚参与“中国航天日”共筑航天新时代活动


2018年4月张刚与航天员刘伯明共同出席第三届国家航天日活动


张刚会见美国NASA宇航员


通过十余年航天技术的积累,从工程技术角度讲,我虽然身份是航天工业的技术专家,同时,我也一直关注着航天技术与国民经济发展各大产业的整合,关注着航天技术的商业化应用,对社会发展的各大产业形成了一定的理解,我认为,无论什么航天技术,都要最终应用到国家经济建设的相关产业中,为国家为国民提供相关服务、融入到经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这才是未来航天的最终归宿,就像人类历史得益科技发展的几次高潮,如动力帆船成就海洋霸主、蒸汽火车极大扩展人类陆地活动范围、安全的民航飞行成为现代社会名片等,航天能使人类走出地球摇篮、成为宇宙物种,未来航天的发展一定会像船舶、火车、飞机那样成为社会生活的基本要素,也只有这样,航天才能实现真正的产业飞跃。在经过多年的技术积累和产业考察,我最终将个人奋斗的目标定位到了中国商业航天返回式卫星的社会化应用领域,我要将这一个独特的航天技术发展成为一个全民都可以参与,一个所有企业都可以定制航天产品的领域。


2016年12月张刚作为八一星工程总师参加靶场活动


记者:您具体介绍一下商业化返回式航天技术是如何服务国家相关产业发展的。


张刚:返回式航天技术从人类航天探索一开始就必须要攻克的,克服了地球引力等各种阻力,人造航天器达到第一宇宙速度能够进入太空,紧接着就必须掌握如何减速实现安全着陆,就像要学会开车、会踩踏板加油就得先学会如何刹车停下来。相比较而言从高速运行到减速回收过程更充满艰辛和危险、过程更复杂、成本更高,所以到现在为止也只有美、俄两个航天强国和中国掌握了返回式航天技术。借助返回式航天器能够实现物体进入太空并安全返回的过程,也就能够使地球上的人们可以借助外太空的特殊环境造福人类。


从太空育种及太空生物资源返回式搭载需求为例解读:太空育种,也称空间诱变育种,就是将农作物等各类种子或试管种苗送到太空,利用太空特殊的、地面无法模拟的环境(高真空、宇宙高能辐射、微重力、弱磁场和高洁净等)的诱变作用,加速种子自体变异的过程,返回地面后根据性状表现选育新种子、培育新品种的作物育种新技术。太空育种具有加速自体变异的安全性、变异方向多、变幅大,以及筛选物种的高产、优质、早熟、抗病力强等特点,并且从长远来看具备地面辐射诱变、化学诱变、基因工程所不具备的综合优势和巨大的挖掘潜力。所以,作为世界上人口第一的粮食需求大国,中国的农作物育种技术是否领先世界,种质资源是否优良是中国粮食产业是否领先世界的核心要素之一,尤其是中美贸易战的持续,打破了很多农业企业对于发达国家种质资源过度依赖的侥幸心理,纷纷开始加大力度投入育种和研发。同时中国地大物博,种质资源丰富,地方特产众多,也存在借助现代高科技促进这些物种的保存、挖掘、利用方面的巨大需求。



太空育种从实现途径上来看,一般研究机构、学校、企业很难有机会将种子搭载送上太空进行试验,因为作为国家任务的大型返回式卫星研发周期长、造价高、搭载名额有限,传统单位和企业只能望洋兴叹!所以,市场就形成了大量客户需求得不到满足的局面。我本人作为创始人成立的北京航天方舟空间技术有限公司正是基于这样的市场需求和国家战略背景下,专注研发掌握了以中小型返回式航天器技术为主的关键核心技术及相关航天产品,积极挖掘航天高技术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产业结合,我们将以太空经济产业推进作为突破口,打通返回式航天与各大主流经济科技产业链应用的关键环节,激发航天育种、空间生物、高端医药、新材料搭载、太空制造业以及未来外空资源开发等产业的蓬勃需求。


我们将为各行业提供实现“返回式航天+”的经济转型升级、深度科技创新和未来可持续发展的实施能力。


记者:除了农业、生物医药及新型材料的科研需求,商业化返回式卫星还有其他什么应用领域。


张刚:其他应用涵盖面非常大,我们面向各类组织和个体客户提供进入太空的个性化搭载、定制人工流星雨、近地卫星轨道入轨返回、太空轨道长期驻留、物品搭载星际旅行以及航天知识科普、航天精神传播、太空主题联合品宣等服务。公司长期目标将致力于为个人用户提供载人亚轨道旅行服务。可以说未来返回式航天技术服务大众民生的方方面面只受限于人类的想象力。


记者:请您介绍一下航天方舟技术研发状态和未来的发射计划。


张刚:在核心技术研发方面,北京航天方舟空间技术有限公司于2018年10月公司注册之前就已经开展了技术路线论证和试验准备,成功发射亚轨道返回式试验载荷;公司成立后迅速开展实施和研制,2019年6月,成功发射“方舟1号(SPARK-01)”,圆满完成中国首次商业化生命活体亚轨道飞行试验;公司将于2020年9月计划发射小型返回式卫星关键技术验证试验卫星“方舟2号(SPARK-02)”;并于2020年年底择机发射中国首颗商业化小型返回式技术试验卫星“方舟3号(SPARK-03)”;之后方舟公司每年将发射5发以上定型后的小型返回式卫星,提供稳定的商业返回式搭载市场服务能力,并通过星箭一体设计、固体微推进系统应用等航天系统工程的综合能力大力降低成本、扩展服务能力和范围、提高可靠性,实现为客户灵活快速的服务优势。


中国首颗商业化天地往返飞行器“方舟3号”


摘取航天技术皇冠上的明珠、提供持续可靠的“太空快递”、打造外太空资源开发利用的平台、进一步挖掘太空特殊环境和商业航天特有价值、让航天梦变成真正可拥有的现实是激励航天方舟不断砥砺前行的梦想和旗帜!


推荐阅读:网红蓝牙耳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