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中国财经要闻欢迎您~!

高流失率背后的服务溃败,某森SaaS“领导者”光环褪色

某森曾以“中国HR SaaS领导者”自居,但2025财年的财报却揭开了一个残酷现实:客户正在大规模逃离。

年报显示,在扣除并购“酷学院”带来的4000新增客户后,某森自身客户数不增反减,净流失超过500家。值得注意的是,这是在某森拥有500名销售人员,一年新签客户超过1000家的背景下发生的。按照正常逻辑,新签客户会使客户总数增加,但实际情况却是客户总数仍减少了500多家,这意味着老客户的流失量超过了新签客户数与净流失数之和,即老客户流失量超过1600家,流失率高达30%–35%,该流失率远高于行业平均水平。

(图表数据来源:根据参考资料历年披露某森财报整理)

在SaaS行业,健康企业的客户留存率通常应在85%~95%之间,即流失率控制在15%以内。国内多数SaaS公司续约率也能维持在80%以上。相比之下,某森的高流失率问题已非偶然,是系统使用不及预期及某森服务缺陷的集中爆发。

服务体验差:客户不是离开,是被“赶走”的

大量项目依赖PaaS平台进行二次开发定制,导致很多应用无法远程支持,客户只能被动等待上门服务,效率低下。

服务流程高度“流程化、程式化”,客户连基本诉求都难以表达,常被回应:“这是最优流程”。

如“合肥X井”项目,历经4任实施经理更换,到2025年核心模块仍未上线。

系统使用复杂,无法及时适应客户的业务变化,客户服务效果差,解决问题低效,严重消耗客户耐心。

客户成功名不副实:销售时兜售理念,兑现不了价值

某森向客户描绘“人才盘点、人才测评”的美好蓝图,但在实际落地中却难以转化为商业价值。其在年度财报也承认,“人才盘点推广不理想”,并不能实现客户的人才管理目标,存在宣传与实际不符的问题。

更让人失望的是,某森要求企业额外配置年薪15万以上的HRIS岗位,或购买其配套服务,隐性成本激增30%~50%,而这些在签约时却被刻意隐瞒。

当客户发现投入产出严重失衡、产品价值感缺失时,自然不再愿意续费。

(图表数据来源:根据某森财报整理分析(收入和客户数均为不含并购影响的自身数据)

组织混乱:销售、实施换人如走马灯

某森内部人员流动频繁,销售团队一年流动率超过50%,一个项目从销售到交付可能经历多轮换人。客户被迫不断与新人对接,沟通成本极高。

这种服务团队的不稳定,直接导致客户体验割裂,信任关系难以建立。

有传闻称,某森旗下“某森生涯”业务为因系统失败而失业的HR推荐新工作,业务还挺忙。这并非“客户关怀”,而是对客户损失的冷漠体现。

数据安全失控:踩踏客户信任底线

更严重的问题在于数据安全。某森未经客户授权,擅自使用客户数据输出薪酬报告,侵犯了客户的数据权益,践踏了最基本的商业信任。

这类事件一旦发生,不仅加速老客户流失,也会在行业内形成恶劣口碑。

高价低质:客户不是不愿花钱,是不愿被耍

某森定价往往是同行的3倍,功能覆盖和服务响应却落后一大截。

销售激励机制混乱,甚至通过渠道向个人返佣20%年费,造成价格体系混乱。这让企业客户质疑自己是不是在为“人情成本”买单?

财报披露,其一体化HR客户不足2100家,市场占有率不足1%,却长期宣称“行业第一”,形成了强烈反差。

(图表数据来源:某森流失率35%来自某森控股2025财年财报。行业参考区间基于SaaS行业的普遍认知及网络公开信息推断)

战略偏差:重销售轻服务,忽视SaaS本质

某森当前的困境并非偶然,而是服务理念、产品逻辑、商业模式等多重因素长期失衡的结果。

它将 SaaS 当作传统软件销售,考核侧重“新签客户数”与高价成交。传闻有销售因跟踪一年的项目最终签约年费为个位数,被要求就未高价成交写检查。其销售团队 500 人,服务团队仅 200 人,资源严重失衡。服务成本占比仅 15%,远低于 30%的行业均值。服务团队被边缘化,企业文化缺乏“客户导向”。

产品偏离SaaS初心:技术壁垒≠客户价值

某森过度追求PaaS平台的技术壁垒,70%的功能依赖定制,将实施成本转嫁给客户。某制造企业为此支付的追加成本高达系统采购时合同价的2.3倍。

系统操作路径比竞品多出40%,人才测评、培训数据与主系统未打通,形成“数据孤岛”,完全违背了SaaS“开箱即用”的核心价值。

长年拒绝客户试用,客户只能在其模拟场景下体验试用,系统使用与实现笨重,不能敏捷支持客户业务变化。

商业模式悖论:靠营销撑门面,而非靠服务赢口碑

某森销售费用占比高达45%,远超行业均值25%。大量资金用于品牌包装、市场推广,而非提升服务质量。然后把高价的营销成本以高定价转嫁给客户。

拒绝开放API接口,阻碍生态协同,高价策略未能带来高价值回报,反而削弱了客户忠诚度。

信任崩塌:客户不相信你能活下来

某森成立十余年累计亏损超百亿,经营高度依赖资本输血,2025年仍预计亏损。这让客户不得不怀疑:这家公司还能不能持续服务于我?能不能真正对我负责?

再加上并购“酷学院”粉饰增长假象——新增培训4000家客户中,83%是年付费不到5万元的小客户,根本无法弥补核心客户的流失。

服务基因缺失,领导地位难以为继

某森当前的高流失率,并非单一环节的问题,而是整个服务体系和组织能力的系统性溃败。

在SaaS行业,优质且持续的服务才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而某森在这一核心竞争力上的缺失,正使其“领导地位”的光环逐渐褪色。

客户不是不愿意付钱,而是不愿意被辜负。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