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中国财经要闻欢迎您~!

金融广告藏风险,擦亮双眼才安全

在当今金融市场中,非法金融广告如同隐藏在暗处的陷阱,稍不留意,就可能让消费者的财产遭受损失。

一、案例详情

近日下午,一位办理过多次业务的中年客户,带着一份投资项目的宣传资料来到民生银行广州荔湾支行营业厅,咨询该项目的可行性。据客户讲述,他是通过某社交媒体账号了解到这个“财富增长计划”,对方称这是“千载难逢”的赚钱机会,承诺年化回报率高达20%,远超市场平均水平。宣传资料里满是诱人承诺,像“零风险投资”“保证本金安全”“每月分红”等,还附有看似权威的认证标志和名人推荐。

我行业务人员立刻提高警惕,对资料展开初步调查,发现该项目未在任何金融监管机构注册,资料疑点重重。公司背景介绍含糊,投资回报计算方式不明,资金去向也未详细说明。我行深入分析后,发现项目网站用了虚假注册信息,设计粗糙且无安全证书,所谓的“投资顾问”也查不到金融行业背景。确认这是非法金融广告后,我行员工马上向客户警示风险,提供合法投资建议,协助他取消已发起的转账申请,避免了资金损失。

二、案例解析

从以上案例可以看出,不法分子正是利用人们渴望高收益、低风险的心理,以及心存侥幸的弱点,通过非法金融广告广撒网。面对这类诱惑,消费者一定要保持高度警惕,通过正规渠道投资。银行作为金融安全的守护者,也需持续加强风险防控,提升员工识别非法金融广告的能力,为客户筑牢安全防线。

三、风险提示

一要警惕高收益承诺。投资务必谨慎,别轻信“千载难逢”的赚钱机会或超高年化回报率,高收益往往伴随着高风险。

二要核实信息来源。投资前,一定要核实项目背景、公司注册信息和投资顾问资质,通过官方或权威机构查询,防止被虚假信息误导。

三要理性分析风险。充分了解项目的风险收益特征,别被“零风险”“保本”等夸大宣传迷惑,理性分析后再做决策。

四要选择正规渠道。进行金融投资,要选正规金融机构和渠道,别通过不明社交媒体账号或未注册平台投资。

五要保护个人信息安全。提供个人信息或资金操作时,确保平台安全,不随意泄露信息,防止被不法分子利用。

六要及时咨询专业人士。面对复杂投资项目或金融产品,建议向专业金融顾问或银行工作人员咨询,获取专业意见和风险评估。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