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赵向明
《巨流河》是一本惆怅的书,也是一本耐看的书。
巨流河又叫辽河,是中国七大江河之一,是作者齐邦媛的母亲河。《巨流河》以齐邦媛求学、奋斗的一生为主线,叙写了二十世纪两代人随着历史潮流从东北巨流河冲到台湾那垭口海的故事。
齐邦媛生于1924年的辽宁铁岭,父亲是早年留学日本德国、负责国民党东北党务的齐世英。良好的家庭背景,使得齐邦媛有幸在南开中学、武汉大学接受到良好教育。尽管如此,出生、成长在乱世,难免会被时代所胁裹。1930年,齐邦媛跟随母亲,从祖地辽宁铁岭一路南下,三天三夜到南京投奔从事革命的父亲;抗日战争爆发,举家逃亡,从南京逃到汉口、从汉口逃到湘乡,再到桂林、怀远,九湾十八拐进四川,才得喘息;1947年,齐邦媛大学毕业,因缘际会赴台湾从教,从此扎根台湾。
从幅员广袤的东三省到弹丸之地的台湾,从汹涌澎湃的巨流河到深邃无尽的垭口海,从战火纷飞的抗战时期到静好太平的建设时期,作者亲身经历了这些巨大反差,也佐证了: 刚刚过去的二十世纪,是埋葬巨大悲伤的世纪——东三省丢失、抗日期间辗转逃生、国民党失势后举家南迁台湾……从祖国最北端一路“退”到最南端,失去家园、长期阻隔,对于齐先生这样受过高等教育、有着强烈家国情结的知识分子,无疑是情感上的巨大摧残。但是,值得庆幸的是,齐邦媛那一代知识分子不认命、不认输,自尊、自强、担当的意识始终在骨子中流淌:青年时国难当头弦歌不辍,盛年时满腔热血教育兴台、晚年时不遗余力地推介台湾文学……时代不可选择,人生充满偶然,身处中国近代化、现代化的历史拐角,像齐先生始终充满使命感地生活着,在教学、翻译、文学创作等方面取得多方面的成绩,还是非常让人钦佩的。没有口号、躬身奋斗、无私奉献,像齐先生这样的老一代知识分子是现代中国实现崛起复兴、出彩世界的中坚力量。
齐老师曾说,写作《巨流河》是为了避免“死者默默,生者不言”,《巨流河》的底封上,也赫然写着—献给所有为国家献身的人:素有大志的父亲、长期款待东北流亡青年的母亲、含泪诵读诗歌的朱光潜、逃亡路上唱着《送花江上》的师生、以死殉国的张大飞……身处乱世,生命如同草芥般渺小,然而普通人身上闪烁着的人性的光芒,让人特别感动。《巨流河》让我们记住了埋葬巨大悲伤的二十世纪。记住了那一代人的苦难、惶恐,更让我们记住了那一代人的坚韧、担当。
对于齐老师而言,这是她对于生活的那个时代的鲜活见证。
对于我而言,则是和上一辈人、上一个世纪的绵长对话。
澎湃的巨流河,寂静的垭口海。
岁月悠长,静水流深。
(正文已结束)
免责声明及提醒:此文内容为本网所转载企业宣传资讯,该相关信息仅为宣传及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站观点,文章真实性请浏览者慎重核实!任何投资加盟均有风险,提醒广大民众投资需谨慎!